时下,河北省冬小麦长势喜人,青绿色的麦苗郁郁葱葱,迎风拂动。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河北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将推进土地整治作为重要抓手,努力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持惠民利民 扎实推进土地整治
说起近年来土地整治的效果,保定市涞源县涞源镇龙虎寺村村民们笑逐颜开,“通过土地整治,现在人均耕地数量达到6.3亩,一亩700公斤跑不了!种起地来更有劲了!”
得益于土地整治工作,龙虎寺村在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实现了新突破。因地形梁高谷深、沟壑纵横,龙虎寺村可耕种区域面积小,亩均产量远低于周边耕地,加之耕地设施缺失,撂荒现象非常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涞源县将该村共计4491亩土地划分成4个独立项目,集中实施土地整治。
2016年,涞源县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在海拔和坡度较高的山顶区域进行绿化整治;在坡度25度以下区域,通过大量挖梁填沟工程平整地表建设水平梯田。同时,完善田间道路,建设硬化3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配套灌溉设施。2019年,龙虎寺村实现新增高标准梯田3663亩。
凭借土地整治后耕地集中连片成效,龙虎寺村积极引进种植企业和种粮大户,进行耕地流转,进而带动当地百姓享受到更多土地整治成果。此外,涞源县在涞源镇、北石佛乡、金家井乡三个乡镇集中实施超万亩综合整治项目区。截至今年9月底,已完成验收项目共涉及3个乡(镇)5.2万亩土地,新增高标准梯田3.8万亩。
“我们通过实施重点工程,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最大限度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进而提高粮食产能,助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涞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土地整治,全县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耕地质量逐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显着提升。整治后的项目区,已成为集高效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并为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