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易县梁格庄镇石门店桥上远眺,施工过后的河道还没放水,两岸高高筑起的护村坝,让今年夏天相比去年更加安全。
又到“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去年遭受流域性特大洪水侵袭的易县,水毁工程建设得如何?防灾减灾能力是否进一步提升?为一探究竟,7月23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这座桥是新建的,上个月才通车。”在岸边,记者问起去年遭遇洪水的情况,路过的石门店村村民张金海仍心有余悸。他用手比划着大腿,“都没到这儿了,桥和两侧的护坡全冲毁了。”
河道穿村而过,2.5公里长的护村坝,全部采用浆砌石结构,进行了加高加固。“我们村护村坝原来只有3米高,现在加高到5米,这可是个给老百姓造福的事儿!”张金海去年参与了村里应急抢险救援,对河道尤为关注。从工程动工开始,他没事就来河边看看进度,直到6月20日完工,“心里才觉得踏实”。
易县护村坝水毁重建工程,总投资1.5亿元,涉及对23个乡镇、146个村庄受水毁的护村坝进行重建,总长60.58公里。
该县水利局建管股负责人李岩告诉记者,工程按照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砌筑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及仰斜式挡墙,大大提高农村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两岸村庄的防洪安全。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分部验收。
驱车来到山坳里的安格庄乡金坡村,大峪沟地质灾害滑坡点位治理现场仍在施工中。“这里交通极为不便,施工难度比较大。”负责项目施工的河北九华勘查测绘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理邵志朋介绍。
去年连续强降雨,造成大峪沟坡前缘上部土质夹碎石崩落,附近村民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离施工点位最近的佟荣彬家受损最为严重。“当时山体滑坡,碎石混着泥土把西配房的墙都冲垮了。”61岁的佟荣彬回忆说。
为了群众安全,施工方先后削坡2000余立方米,通过“坡面危岩清理、格构锚固支护、截排水工程”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现在,格构梁基础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邵志朋表示,按照现在的进度,预计8月10日能够完工。
去年以来,易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对全县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复核,排查出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修复涉及国债资金8500万元。该局地质矿山管理股相关负责人李亚楠介绍,目前,项目整体工程已完成70%,今年底将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