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在线→做唐县地区最有价值的网站
 
 
 
 
保府都市网logo
 
 
河北复制推广衡水市“标准地”改革经验
 
发布时间:2023-01-19 07:55 来源:网络整理
 
 

  1月12日,省自然资源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复制推广衡水市“标准地”改革经验的通知》,提出充分发挥衡水市“标准地”改革创新经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共同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提高工业用地保障能力,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2014年以来,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衡水市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该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项目落地过程中审批效率不够高、项目等地时间长等突出问题,按照“事先做评价、事前定标准、事中事后强监管”的原则,以省级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为对象,大力推行“标准地”改革,变“生地”为“熟地”,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实现了项目快落地、早见效。

  河北各地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将先进经验转化为实际成效。同时,在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衡水市聚焦项目建设中“土地”这一核心制约要素,开展“标准地”改革,创新优化了供地模式、服务模式和招商模式,有效破解“项目等地”难题,大幅提高项目数量、质量和落地速度,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转变观念、服务至上原则。衡水市开展“标准地”改革,变原来的“企业跑”为现在的“政府跑”,对纳入“标准地”模式推进的项目,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明确专人对接帮扶,落实全程帮办代办机制,实行点对点“保姆式”服务,部门职能由原来的重审批变成了现在的重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治理方式转变,走出了一条政府来操作、企业好接受、做法可推广的新路子。

  坚持政企受益、互利共赢原则。衡水市“标准地”改革,实现了政企“双赢”。对于企业来讲,缩短投资期限,增强对市场把控的主动性,并大大减轻企业拿地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政府来讲,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水中鱼
更多
 
 
 
唐尧在线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唐尧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河北唐山市“两节”期间发放1819万元慰问困难群众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冬季游河北推广活动在京举办
 
     
 
 
 
 
 
 
 
 
 
 
 
 

 

唐尧在线©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河北朔正律师事务所 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