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在收获微型薯。

张北微型薯收获场景。 张北县委宣传部 供图
□通讯员 翁晓静
张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7万亩左右,总产量56万多吨
2023年
张北县有微型薯大棚4500亩,年产微型薯12亿粒,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德胜村马铃薯产量稳步提高,收入100多万元,产值1200万元
作为全国主要的脱毒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张北马铃薯产业已经带动全县4万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年均收入达3.2万元。“坝上三宝”之一的土豆成了带动全县人民增收的“致富法宝”
花香芬芳,小草吐绿,一株株脱毒马铃薯苗从组培室移入种植大棚,放入穴盘;一车车商品薯入库加工、全粉装袋,销往各地。又到了坝上的耕耘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北县开始“播下”一年的希望。
平均海拔1400米,天气凉爽,光照充足,土壤疏松且空气干燥,为马铃薯茎块膨大、干物质积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住“天光”优势,目前,张北县已经形成了集种薯生产,商品薯种植、仓储、加工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张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7万亩左右,总产量56万多吨。2023年微型薯大棚4500亩,年产微型薯12亿粒,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日前,在位于张北县德胜村的大农种业有限公司,几个女工在做着微型薯切籽的收尾工作。据悉,大农种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马铃薯脱毒苗、微型薯、原种等。“5月初,瓶苗就基本进棚栽种了,微型薯的切籽工作也马上结束,下一步就是大面积种植微型薯,等待丰收。”该公司总经理李进凯说,该公司每年可生产马铃薯脱毒苗1500万株、微型薯2000万粒、原种1万吨。
在距大农种业有限公司不远处的德胜村微型薯大棚基地,部分大棚内已经摆满一盘盘的微型薯种苗,这些种苗很多都是由大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德胜村的微型薯种植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村级品牌”,也是村里成熟稳定的增收产业。2023年,德胜村马铃薯产量稳步提高,收入100多万元,产值1200万元。
而在张北,除了德胜村这样的微型薯种植“领头村”、大农种业有限公司这样的专精企业,从事马铃薯种薯种植的农户数不胜数,种薯种植已然成为一方群众致富的好门路,在种薯种植各环节打工挣钱也成为本地人的工作好去处。
据李进凯介绍,大农种业有限公司从微型薯收获到育苗、切籽、播种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用工,忙的时候一天用工能达到130多人。
2022年,张北县申报的“坝上薯农”获评张家口市级十大劳务品牌。作为全国主要的脱毒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张北马铃薯产业已经带动全县4万多人实现稳定就业,年均收入达3.2万元。“坝上三宝”之一的土豆成了带动全县人民增收的“致富法宝”。
在位于张北经开区的翼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车间内,一颗颗商品薯在原辅料区,从货车被倒入生产线,经过清洗、蒸汽去皮、刷皮、后洗、目检、切片、蒸煮捣泥、干燥粉碎、安检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在车间尾端,土豆变成土豆全粉,完成了“加工态”的转变。
成立于2016年的张北翼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前主要从事马铃薯原种生产、脱毒试管苗繁育、大棚微型薯生产等工作。2023年,该公司投资2.2亿元,在张北经开区建设了雪花马铃薯全粉厂,新建9个马铃薯仓储气调库,配套建成全粉成品库、全粉生产车间,建设全粉自动化生产线1条。
张北翼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拓展转型是张北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缩影。为将全县打造成为马铃薯制种大县,创建国家级马铃薯种业园区,张北县出台了《张北县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规划(2021—2025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确保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了《张北县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张北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扶持马铃薯企业发展。2023年,马铃薯产业被确定为张北县“一县一品”主导产业。
下一步,张北县将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县内一批“育繁推”马铃薯生产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种业资源,抱团做大马铃薯产业,打造统一种植模式和生产标准,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