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户外充电越来越方便
沧州市安装10.3万余个充电端口

楼下停放、手机扫码、动动手指,便可完成电动车充电……今年3月以来,沧州市集中规范电动车停放及充电行为,加大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为防止电动车“进楼入户”提供硬件保障。记者从市住建局物业科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安装充电端口103774个,多数小区实现电动车楼下充电。
5月30日上午,记者走进运河区天成明月洲东区,只见一栋栋住宅楼前,一排排电动车整齐停放,在车棚下享受“清凉”,其中多辆电动车、电动三轮车正在充电。“您已开启充电,请关注电量情况。”居民张林扫完充电二维码后,充电桩处响起温馨提示。“先连接充电器,再扫描充电端口的二维码,点击开始,电动车就开启充电,非常方便。”张林说,她经常下班后为电动车充电,充满自动断电,因为有车棚,也不用担心电动车下雨被淋。
记者了解到,天成明月洲小区共有住宅楼33栋、住户3830户,为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问题,近两年陆续安装充电桩80组,充电端口达1150个,基本满足了居民充电需求。此外,小区还为电梯安装阻车器141个,有效防止了电动车“进楼入户”。今年集中整治活动开展后,小区物业秩序维护员、楼宇管家加强了巡逻检查,每天定时巡查楼道内电动车停放情况,发现违规停放的立即联系业主,并通知安保人员及时清理,并统一摆放至停放处。
沧州市运河区兰亭苑小区近期也不断增建充电桩,小区内充电端口达500余个,小区物业将能利用的区域清理出来建设停车棚,并在电梯内安装阻车器,将电动自行车“挡”在了楼下。记者了解到,兰亭苑小区所在的双金社区,近期联合物业,开展禁止电动车上楼及逃生通道杂物清理专项工作,采取微信群宣传、管家一对一推送、入户上门通知等方式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电动车上楼及楼道等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的危害。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与客服管家、秩序员及保洁员等分成多个小组,每日逐楼道进行清理,避免了因杂物堆积而造成的消防安全隐患。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沧州市城镇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车保有量约76万辆,一些家庭还有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建设数量相当的户外充电设备成为必须之举。在市住建部门的监管下,主城区及各县(市、区)都加大了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力度,河间书苑居、吴桥中澳锦绣城、运河区天成岭秀、沧县金狮国际、献县金域学府等小区,成为全市电动车规范管理及充电设备建设的样板。此外,各地老旧小区也积极克服困难,开辟场地安装充电桩,“飞线”充电现象大大减少,人们居住环境更加安全。
充电桩建设如火如荼,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小区场地资源有限,占用小区道路、绿化带或单元门口空地建设充电桩或车棚,部分业主并不支持;一些小区建设了足够多的充电桩,但由于没有车棚,很多业主担心电动车被淋雨而把电动车停放别处,也有电动车不充电或充满电仍占据着充电位,导致充电口利用率和周转率不高;还有一些小区因没有物业,或物业企业资金紧张而无法建设足够的充电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楼下充电需求。针对电动车充电停放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及市民的大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