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新闻] 人类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日期:2021-01-23 10:08:09 点击:92 好评:0
时间进入2021年1月,世界仿佛又回到了2020年年初的样子。世卫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有超过2.3亿欧洲人正生活在全国封禁中。各国的疫情数字不断刷新最高纪录。截至1月19日,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全球已累计确诊新冠9567.6万人,死亡人数达204.4万人。...
-
[科技新闻] 5G产业化欲成“燎原之势”仍存难题 日期:2021-01-20 14:01:57 点击:110 好评:0
5G无人矿山、5G智能交通、5G智慧医疗、5G特高压变电站、5G无人机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开启了万物互联时代,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加速与各行业渗透融合。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5G产业化还停留于星星之火式的点状应用,要达到燎原之势,还面临终端成本...
-
[科技新闻] 人体如何“记住”新冠病毒首次解密 日期:2021-01-20 13:54:04 点击:184 好评:0
英国《自然》杂志19日在线发表一项免疫学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首次分析人体如何记住新冠病毒,他们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免疫力或至少维持6个月。 这项研究分析了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87人,发现他们的特异性记忆B细胞水平在整个研究期间没有变化记忆B细...
-
[科技新闻] 经过不断尝试稀土钢产业化提速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日期:2021-01-20 13:40:25 点击:51 好评:0
日前,包头稀土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该研究院经过不断尝试,成功开发出适宜稀土钢生产使用的高洁净稀土铁合金新产品及其低成本制备技术,该技术在耐磨钢、高强钢、风电钢、管线钢等产品中实现批量应用,可细化钢材的晶粒尺寸、变质夹杂物,提高低温冲击柔韧性...
-
[科技新闻] “中国天眼”搜索脉冲星有多难 日期:2021-01-19 13:58:20 点击:93 好评:0
随着昔日射电之王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坍塌,全世界只剩下一只射向宇宙的大眼睛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自2016年竣工以来,就表现出极强的灵敏度,截至目前,基于FAST数据发现的脉冲星超过240颗,在同一...
-
[科技新闻] 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5G网络覆盖 日期:2021-01-13 13:58:15 点击:200 好评:0
1月12日,工信部召开全国5G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下一步要提升服务能力,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5G网络覆盖,增强网络供给能力。同时为用户更换终端提供便利,基于用户需求优化完善5G资费套餐,设定合理的在网合约期限、解约赔付标准等。 5G商用以来...
-
[科技新闻] 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场 智能网联市场空间广阔 日期:2021-01-12 13:40:59 点击:110 好评:0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持续升温,新玩家不断入...
-
[科技新闻] 农场和农业数字化“上云”打造智慧农业 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日期:2021-01-08 14:39:24 点击:195 好评:0
熊猫泰山龙犬云雀在浙江乌镇的凤岐茶社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里,40多个不同种类的机器人来往穿梭忙碌。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器人成了这700亩云上农场的新农人。 熊猫是温室内的自动 搬运工,能够配合地面轨道机器人完成采摘后的搬运工作;泰山室外搬运机器人...
-
[科技新闻] 刷脸时代 该如何护好我们的“面子” 日期:2021-01-07 13:35:26 点击:174 好评:0
一个人的手指指纹只有10个,虹膜只有两个,掌纹只有两个,声纹只有一套,脸也就只有一个。生物认证是不可撤销的,一旦其信息泄漏了,就没有什么补救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安全保障的刷脸,与把身份证和银行卡密码随便交给他人,没什么区别。 因不同意...
-
[科技新闻] 冬至+日食是"凶相"? 未发生日食,属无稽之谈 日期:2020-12-31 14:09:49 点击:63 好评:0
12月21日,多灾多难,这一天一定要安稳在家,不要出远门,也不要有太多的户外运动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在互联网上却被一些人贴上庚子年灾难日的标签散播。对此,天文专家明确表示,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说成是世界末日一样,都是哗众取...
-
[科技新闻] 嫦娥五号轨道器开展拓展试验 日期:2020-12-31 14:06:40 点击:96 好评:0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离地球5000公里处实施分离,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轨道器顺利执行规避机动。在完成既定主任务后,轨道器开展拓展任务,启程飞往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 由于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入轨精...
-
[科技新闻] 解决爸妈的“用网难”,工信部给出这样的方案 日期:2020-12-30 14:07:58 点击:147 好评:0
老年人的上网难,每个家庭都很有感触。我们不想看到年迈的父母因不会用打车软件而在寒风里等待,也不希望当他们去购物、就医时,被复杂的操作困...
-
[科技新闻] 科技之光永照星河:202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日期:2020-12-28 14:04:31 点击:69 好评:0
2020,整个世界直面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在科研领域,疫情的影响让很多研究放慢了脚步,但关乎人类自身、关乎尖端探索的事业从未搁置,我们依然看到这些消息振奋着人心,冲刷着认知,浇筑着希望。 希望仍在。变局中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携手同行是这样重...
-
[科技新闻] 青海玉树疑有陨石坠落 黑夜宛如白昼!权威解读来了 日期:2020-12-25 13:39:53 点击:106 好评:0
12月23日 有网友爆料: 青海玉树 囊谦县疑有陨石坠落 监控视频显示 一声巨响后 天空中划过一个火球 宛如白昼 感觉像天亮了 当地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 看到不明飞行物时 伴有震感 网友们在评论区不禁想象: 是奥特曼! 是猴哥 是外星人的飞船降落了 是快乐星球...
-
[科技新闻] 这一年,宇宙“面目”愈发清晰 日期:2020-12-25 13:38:54 点击:82 好评:0
深邃的星空,埋藏着无数奥秘,叩问2020年的宇宙苍穹,阵阵回响唤起惊奇与敬畏无数:人类首次在银河系外发现氧气、绘制迄今最大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不可能存在的中等质量黑洞宇宙的秘密,正在一点点被揭开。或是身边的天文奇观,或是地外的生命迹象,我们总在...
-
[科技新闻] 时间跨度越长,天气预报越不准的“魔咒”怎么破? 日期:2020-12-22 10:36:29 点击:160 好评:0
时间跨度越长,天气预报越不准的魔咒怎么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精准把脉气候 本报记者 张 晔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过去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守在电视前收听中央气象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到如今随时在智能手机上查看未...
-
[科技新闻] 别只惦记火箭上天 残骸回收也有大讲究 日期:2020-12-22 10:34:00 点击:89 好评:0
专家告诉你,火箭残骸落区怎样选定、残骸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最大限度规避损失 别只惦记火箭上天 残骸回收也有大讲究 火箭残骸里剩余残留物、危险品可能会形成次生危害,请广大群众不要近距离围观或接触残骸,严禁私自拆卸、拾捡、隐藏、贩卖和收购火箭残骸...
-
[科技新闻] 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 日期:2020-12-21 10:21:52 点击:87 好评:0
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严冰)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近日,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即将在杭深、连镇、贵广等多条高铁上线运营。至此,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部投用,标志着中国铁路科技创新迈出重...
-
[科技新闻] 5G消息商用倒计时 产业链共享千亿空间 日期:2020-12-18 10:47:27 点击:120 好评:0
5G消息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立足于互联互通,5G消息商用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将共用一个平台,该平台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 当前,我国5G消息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5G消息总体技术要求》《5G消...
-
[科技新闻] 奔跑吧,让AI做你的眼睛 日期:2020-12-16 10:56:09 点击:183 好评:0
我们应该激励更多为视障人士创新的技术成果,让其尽早转化成真正让视障人士受益的产品,这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 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正为视障人士重见光明带来希望。 11月底,谷歌表示,其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帮助视障人士独立参加跑步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