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今天,农历腊月二十三
咱北方人称这天为小年
它是春节的彩排
也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
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距离春节只有7天了
还在外奔波忙碌的你
是否已经买好回程的车票?
是否已经闻到了家中团圆饭的香味?

一天天年近了……
每到快要过年的时候
是不是经常被人问:
过年去哪儿?
可是最近,很多人问:
会不会回老家过年?
有人说不会,
因为老家破破烂烂的,
又没有网,要怎么活……

可实际上,人们总会
拎着大包小包,挤火车、坐小巴,
不远万里回老家过年!
有人说,
毕竟唯有春节,
才能把一大家人聚到一起。
不是自己和父母子女的三代小家庭,
而是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大家庭。

有人说,
每年不回老家瞧一瞧,
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有人说,
过年,回老家,
没什么特别矫情的原因,
就是骨子里认为故乡在哪儿,
家就在哪儿,灵魂就在哪儿。

有人说,
回老家过个年,
喘口气,来年整装再发。

这就是很多人长期不在农村住还要把老房子翻新的原因~
确实,
农村的房子在很多人心中
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再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
对很多人来说
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远的归宿
无论在哪里谋生,
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
那就还有一条退路,
还有一个寄托。
如果老家的房子都没有了,
那就像无根浮萍,灵魂没有寄托。

老家的房子
起着维系亲情的作用
虽然人可以搬进城里,
但是亲情搬不走,
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
隔三差五地回去看看,
这个家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

房子没了,家也散了,
亲情也淡了,
那是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
很多现在在外打拼的人
以后还想要回到农村养老的
回到乡下老家,
养养鸡、种种菜、钓钓鱼,
平日里喝点小酒、打点小牌,
生命是从这里开始的,再从这里结束。

对于大多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
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
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

不管外面有没有房,
以后是否真的回去,
老家的那栋房子,
不光是一个建筑,
更是一种念想,一种牵挂!

看到家里的老房子、山林、田地时,
那些年在稻田里捉过的泥鳅,
那些年在水塘里抓过的鱼、虾,
那些年在山里挖过的竹笋,
那些年在菜园里抓过的鸡,
那些年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都通通瞬间闪现在脑海里。

越长大,恋家的情结就越重,
不顺心了总想回到自己的“家”,
即使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高楼大厦,
但是依然想住在我那遥远的小山村……

老家,在很多人心中,
是永远的白月光。
老家,
包含了所有美好的童年回忆↓↓
赶大集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
大家都忙着买新衣服,
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

大人们每年都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
一个小胖姑娘或胖小子抱个大鲤鱼!

为了更应景,
还要从集市上买一些假花,
放在柜子上,
花花绿绿的特别喜庆!
备年货
炖一大锅肉,
满屋子都是肉香,
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
只有小时候才有!

鸡、鱼、肘子、排骨……
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
那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
皮薄肉紧,炖出来的汤鲜美极了!

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
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年前还要蒸一锅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
主食备的足足的。
丰衣足食,
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储备饺子也是过年前准备的年货之一,
包好的饺子冻上,可以包好几个馅的,
猪肉白菜、牛肉大葱、韭菜鸡蛋……
小孩儿晚上饿了,煮点!

那时候零食不多,
冻梨、冻柿子、冰糖葫芦
就成了最好的美味,
咬一口甜得眯眼!

散装糖整一盘子,
来小孩儿了给一块,
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
多少糖块都吃不够…
软糖中的经典就是高粱饴和杨梅糖.

脆糖、酥糖、大虾糖,
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

散装硬糖块,桔子瓣糖,
五颜六色,舌头都吃变色了。
大扫除
年前来一场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
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
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桌子,
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

放鞭炮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
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
摔炮、大地红、串天猴……
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

调皮的男孩子总是拿鞭炮乱扔,
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响,
还有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
现在想想,就好像在昨天…

贴春联
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
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
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
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
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

后来都买现成的,
春联也越来越好看,
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

小时候,
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亲手剪的,
比买的都好看!
年夜饭
除夕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转,
炖肉、炒菜、炖鱼、酱肘子……
大锅里煮着整只鸡,
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

几乎所有肉类都聚齐了,
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大,
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
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桌饭,
更是一桌满满的幸福。
看春晚
看春晚是每年过年的必备节目。
吃完年夜饭,
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
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

等到了12点,
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饺子,
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那才叫过年!
穿新衣
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
那时候,
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
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

买了新衣服,
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
除夕晚上,
枕着新衣服兴奋地睡不着觉!

过年的衣服都红红火火的,
非常喜庆!
拜年
过年嘴一定要甜,
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
还能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然而,第二天都会被妈妈要去“帮你保管”
妈,你说,
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
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
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
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
平时不常见的亲戚们都能见到,
还有很多新玩伴,
一群孩子跑里跑外,
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小时候
年是爸买回来的肉
是妈给买的新衣裳
是兜里舍不得花的几毛钱
是那噼里啪啦的一挂小鞭儿
更是期盼…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