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侯朝茹(左一)、李桂枝(左二)正在为在校生讲述支教工作情况。 记者罗大庆摄
18年后重回母校,暮春的阳光下,保定学院的一草一木青翠依然,李桂枝一阵阵眼眶发热。
2000年,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李桂枝等15名保定学院毕业生毅然放弃多种机会,带着户口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且末县中学任教。如今,保定学院已有143名毕业生在新疆、西藏、贵州、重庆、四川等地基层工作,十几年来无一人退缩,全部扎根西部大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回信,充分肯定他们为西部建设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4年来,河北人民以回信精神为遵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援疆工作取得较大成果。
新疆巴州是河北省对口援建之地,也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主要工作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推动西部支教和对口援疆工作扎实开展,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保定学院共同策划,把部分在新疆巴州工作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请回母校,开展“重温回信,在梦想起航的地方”系列活动,包括开展“我为家乡发展自豪,我为家乡父老添彩”主题参观、校园文化活动、“立德树人,奉献边疆”座谈会、“不忘初心,服务边疆”报告会等。
4月25日上午,保定学院。在“立德树人,奉献边疆”座谈会上,与会人员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指明了当代青年的奋斗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以回信精神为指引,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最大贡献,书写别样精彩人生。
在观看了记述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感人事迹的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后,很多人流下热泪,并踊跃发言,对保定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为目标、持续20年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就这一育人模式的推广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弘扬西部支教精神、进一步做好援疆工作、全面助力西部地区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从来不觉得支教生活苦,相反,因为新疆有壮美的风光,有淳朴的人民,有可爱的学生,有信任的家长,有我们青春的汗水和践行理想的记忆,我们是快乐和幸福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李桂枝的报告激情盎然。当天下午举办的“不忘初心,服务边疆”专题报告会上,可以容纳700余人的保定学院畿辅文化会堂座无虚席,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很多听众被西部支教毕业生们的讲述感动得泪流满面。
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苏普、黄淑荣等,分别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奔赴西部的人生选择、奉献边疆的一颗初心、教书育人的师者之爱。十几年的支教生活,从学生的稚嫩到壮年的沧桑,岁月改变了他们的青春容颜,却无法改变他们的无悔追寻。在新疆顶岗实习的保定学院学生代表、援疆干部代表余文丽和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校长邱成国等分别发言,讲述了他们多年无悔奉献的心路历程。
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新疆巴州党委常委、副州长张树新表达了他的殷切期望:“希望青年朋友们把总书记的回信作为枕边书、案头语,时刻加以对照,不断矫正人生方向。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
保定学院党委书记王军说,新时代提出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将再接再厉,砥砺奋进。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培养更多理想信念坚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续写新时代西部支教新华章。
2018年,保定学院在继续向西部输送毕业生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派驻顶岗实习生的支教新模式。早春3月,首批60名实习生已经站上了新疆和静县中小学的讲台,像他们的师哥师姐们一样,把全部身心投入西部的教育事业。就在实习的第二天,中文系2014级学生宋振涛主动找到和静县教育局,希望签订就业协议,他说:“为了新疆的未来,我愿意留下来!”
保定学院大三学生赵用用对活动颇为关注:“毕业后我也想去西部支教,把师哥师姐们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把我所学的知识带给西部的孩子们。”
薪火相传,西部支教精神永驻。(记者丁咏静、李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