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的《保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出版座谈会上获悉,为隆重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定实践73周年、保定市人大常委会成立40周年,忠实记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保定民主法制的建立和发展,深刻总结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历时三年组织编纂的《保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志》,已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自1982年设立市人大常委会以来的首次编志,并且由市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全市23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都开始编纂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志。这项工作在全省尚属首次,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该志书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聂瑞平、市委书记党晓龙任编纂委员会顾问,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誉峰任编纂委员会主任。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该志书的出版,是市人大常委会继编纂《保定人大历程画册》之后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保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志书是经世致用的历史文献。《保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志》作为记录保定市人民代表大会73年历程的地方人大专业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该志书设置科学、资料翔实、体例规范、客观准确、文风朴实,融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全书分为10章65节,共85万字。
《保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志》是保定市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定建立和发展的专业志书,具有资政、存史、育人的重要作用。该志书的出版问世,有助于我们寻觅保定人大工作的发展足迹,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人大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助于更好地探索人大工作规律,有助于提高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是对今后人大工作的有益借鉴,必将激励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该志书主编李自然说,《保定人民代表大会志》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历史,清晰地记录人大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过程,从而更加坚定了做好人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该志书记录了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从中可以看出,不同阶段的人大是如何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发展和作贡献的。该志书是宣传人大、传承人大、发展人大制度的集中体现。
地方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该志书执行主编苏少华介绍,为编好该志书,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编纂委员会,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聘请了多年在地方志系统工作的同志承担具体编写任务。为保证志书的质量和水平,特聘请中国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吕志毅,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孙进柱担任学术指导,制订了具体编纂方案和志书目录,为编好志书做了充分准备,并先后走访了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市档案馆、市方志办、市方志馆、市图书馆等多个单位,搜集资料1500余万字、图片2000多张、人物专访50余人,为编好志书奠定了基础。
河北大学教授、该志书学术指导吕志毅说,《保定人民代表大会志》首先全面清晰地回答了“人大是什么,人大是做什么工作的,历年来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做了哪些工作”等重要问题。其次,志书在编排上极具巧思,“市县同编”的组织和编排方式,更加全面、完整地再现了保定全市人大系统的工作;在志书的最后增加了检索的部分,更加方便读者查阅资料。第三,志书的体例非常专业。它不是地方史,不是对地方历史的简单的逐年记录,它是一本编写专业、体例标准、分类科学的地方志,是以人大工作为中心、按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编写的一部重要文献。志书还精选了一部分照片穿插其中,真实展示了我市人大工作,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