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先生今年40岁,加班应酬颇多,自然也离不了抽烟喝酒。一日三餐很难规律,饮食上也不甚健康。连续应酬几日后,皮先生的肚子总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发出声响,有时短促,有时却像唱歌一样,吃了健胃消食片等常用药也不见消失。时间一长,皮先生开始便秘了。
半个月之后,皮先生和家属来到医院进行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肠内存在一巨大占位性病变,环腔 1/2。肠癌无疑。
医生告诉皮先生,他体内的肿瘤长到这么大,可能至少有十年了。
来源:包图网
早期筛查
谨防肠息肉“变坏”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中华肿瘤杂志》发表文章,公布了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数据显示,大肠癌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恶性肿瘤。
约90%的大肠癌由大肠息肉演变进展而来。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 5~10 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
来源:包图网
尽管如此,许多患者依然只在出现严重不适症状时,才会去看医生。当发现肠癌时,已经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期。
高危人群
定期筛查不容忽视
大肠癌作为可防可治的“笨”癌,只要足够重视,就能防控它。
完整做一次筛查,基本就能成功发现肠息肉,甚至大肠癌。
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大肠癌高危因素具有其中一个症状即可确定为“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是否有肠息肉病史;
是否有其他系统癌症史;
是否一级亲属有肠癌史;
是否有慢性腹泻史;
是否有慢性便秘史;
是否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病史;
是否有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病史;
是否有不良生活事件史等。
凡属上述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防癌检查。
有症状时,不要轻易判断为肠炎、痔疮等疾病,应及时就诊,如有需要则进行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就算没有症状,也应定期做肠镜。